

活動介紹
由白先勇先生所製作的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給了崑曲一個全新的面貌,讓不熟悉崑曲的年輕人走進劇院。攝影名家許培鴻先生則是透過拍攝《牡丹亭》,呈現崑曲的精緻與優美。在台灣工銀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講座中,許培鴻分享他對攝影的熱情與執著,帶給觀眾一場視覺的饗宴與心靈的洗禮。
許培鴻曾經替舞蹈家羅曼菲、雕刻家朱銘和國內外古典音樂家如陳冠宇、解瑄、卡列拉斯、卡娜娃、馬友友等人拍攝藝術肖像,並帶著相機到各地去旅遊,拍下美景,集結文字出版攝影筆記書。他認為攝影家不該只是記錄,更要用心去創作,拍出生命力。自民國92年起於六年之間演出一百多場的《牡丹亭》,許培鴻負責了整體的平面攝影工作,從台上到台下,忠實地記錄《牡丹亭》的點點滴滴,以影像呈現崑劇特有的溫婉與細膩。許培鴻一邊分享他過去所拍攝《牡丹亭》的作品,一邊解說拍攝時的心情,這些作品透過鏡頭展現出劇場豐富的內涵,從後台演員專心上妝的神情、舞台上男女主角互動時的眼神,到觀眾看戲的反應,每張作品都傳達出藝術無聲的力量。
本次活動吸引不少攝影同好參與,在講座尾聲的互動時間,台下提出了許多專業攝影相關的問題,許培鴻也毫不吝嗇地傾囊相授,觀眾反應熱烈。透過許培鴻精采的作品解析與深入的心得分享,觀眾不僅進一步領略攝影的精髓,更體悟藝術沉澱人心的力量,發現攝影之美並非來自按下快門的瞬間,而是「回歸初心,留下永恆的感動」。
主講人:許培鴻
主辦單位
台灣工業銀行教育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