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活動介紹
兩岸簽署ECFA後,雙方的交流愈趨密切,如何立足台灣,開發兩岸市場,在貿易自由化、區域整合、以及產業結構調整、提升競爭力的挑戰中把握創業契機,已成為當前熱門課題。此次「創業私塾‧名家開講」由四十世代的創投界菁英台灣工銀科技顧問(股)公司代總經理陳志明先生、美商中經合集團合夥人王仁中先生、以及具創業經驗的產業代表--聯穎科技(股)公司廖文宏副總經理,和近六十位創業青年共同探討後ECFA時代創業與投資的新趨勢,並分享企業經營管理之道。
陳志明指出,進入後ECFA時代後,雙邊的關稅降低,法規也逐漸鬆綁,無論對投資或是創業來說,帶來了新機遇,也帶來新挑戰。台灣的優勢在技術、管理,大陸的優勢則是勞動力和市場,兩者相輔相成一定能達到更大的效能,這也是兩岸可以合作發展的佈局機會。和其他國家相比,台灣具有和大陸同文同種的優勢,因此相對更容易進入大陸市場。王仁中建議,新創公司尋找資金,最重要的是要了解「金主在想些什麼?」並思考如何和金主溝通,讓投資者充分了解公司將如何運用這筆錢。他也指出,「語言」很重要,要打入市場,經營團隊中一定要有精通當地語言的人,而不同國家的創投業者在思考邏輯和專業素養上也會有所差異,這也是新創公司尋找資金時需要注意的。廖文宏副總本身的創業經驗就很豐富,在美國念MBA時正好趕上美國創業潮,於是回到台灣後也著手準備創業。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創業的動機,並堅持信念,一般創投業者也比較會願意投資。他還提到,一定要在環境和公司本身狀況最好的時候找到資金,千萬不要等到公司資金開始短缺或環境變差時籌錢,因為這時創投業者也比較不願意拿出錢來投資。
參加講座的創業青年,詢問到大陸業者抄襲力強,該如何避免自身創意被竊取。廖文宏指出,這是無法避免的,想要進入市場就要入境隨俗,尤其是網路軟體業者,必須每天推陳出新。「創業是長期賽跑,抄襲者通常在熱潮過後就會不知不覺地消失,唯擁有強烈動機與意念的創業者能存留下來。」王仁中則更坦承地說,所有的創新都是來自於抄襲,因此山寨本是創意的一部份。另有與會者提及生產自動化的問題,陳志明建議,應該依據不同的國家來做調整,在歐美或日本可能需要考慮自動化的技術,但同樣的方法搬到大陸則不一定適用,譬如機器人在大陸可能比一般人力還貴。
與會之新創公司代表彼此交流創業心得,也有不少人繼續研討成功的秘訣。台灣工銀教育基金會秉持著扶植創業團隊的精神,提供一個媒合新創團隊和創投業者的平台,並邀請業界的成功人士分享經驗,期望有志於創業者都能一圓夢想,並穩健踏實的持續經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