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
【想像、象徵、真實】陳肇珮、吳瓊薇

2021.08.19 ~ 2021.10.29
09:00 ~ 18:00
展覽
發佈時間:2021/08/19 11:55

藝術家

陳肇珮
了解更多
吳瓊薇
了解更多

策展論述

To be is to be Perceived
定義各自的人生意符,一堂將抽象實化的墨色現象學

「想像、象徵、真實」係由兩位水墨藝術家陳肇珮、吳瓊薇連袂展出,她們分別以人物為主體,探討情感與生活的存在關係、感知邊界有無的真實與虛幻,將不可見的飄渺量化為符號與圖案的流動象徵,在反現實的情感真實感受下,藉「想像」、「象徵」、「真實」三界域來梳理構成創作。

 

著有《視覺新論》的愛爾蘭哲學家喬治・柏克萊曾提出「存在即是被感知」一論,在這檔展覽中則由藝術家在創作中,刻寫出屬於自身在自我感知與真實存在的辯駁論證;藝術家透過巧妙運用對「墨」的瞭解與掌握,雙雙玩轉墨色的純粹性與其渲染疊加的獨有張力,在寫實的描繪及抽象意符的交錯中,予觀者能在畫作中一窺藏於畫筆之下的生命象徵,以及在賞畫同時激發與自身的辯駁對談,進而定義出屬於各自人生中的想像與真實。

 

陳肇珮,以水墨為創作媒材,本次展出「格趣生活」、「人物訪談計畫」兩系列。
「格趣生活」將圖案轉為格子色塊,藉格子的量化重複排列呈現扁平圖案,與人物相呼應,構成想像下的片刻格趣街景生活。
「人物訪談計畫」透過人物訪談影像及文字的收集,將訪談文字轉換為圖案、符號,經圖案的重複性安排與人物影像的構成,呈現人物特質。

 

吳瓊薇,有感於科技改變人們的相處方式與情感關係,在真實與想像的交會裡衍生的「異質空間」,藉絹本通透性與浮水染的宣紙貼合,彼此之間的空間、間隔產生一種朦朧感,這種朦朧感也讓視覺有一種非真實感受。
浮水染的置入也打破絹本原有的場域,並建構一種異質空間概念,產生了看似真實又非真實的異域或夢境。

*因應新冠肺炎疫情,原訂6月展覽延至8月開展


主辦單位
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

活動影片

footer logo
財團法人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
11493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99號10樓
+886-2-8752-7000 ext. 12903~129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