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策展論述
今日在大眾媒體發達的當代社會,於機械複製生產狀態下,衍生出一種普遍平等的價質觀,漫遊者之凝視感與時間流背後的共生意義則顯現於被觀看之中。本展試圖返回不確定性的視覺焦慮之前,探討新媒體藝術與時間流交互關係,以及在當代媒介中經由視覺而呈現的時間感知議題,並運用科技新媒體技術,延伸至動態影音、人機互動及新科技視聽之流動特性,讓感官經驗來形塑另一種新媒體藝術的時間流美學觀。
《共振時間流》展出內容聚焦於人的凝視與場所寓意,作品如:洪譽豪〈尋岸者〉將空間中的身體視為主體,VR掃描環景空間並捕捉光影的間隙;黃翰柏〈流動渠道〉藉由飄忽時間感轉化為空間通道,激發物質想像與觀看姿態;潘勁〈明日的居所〉透過空間穿梭的游離意象,召喚未來寄生的場所與想像;戴宏霖〈私愛情〉以水渲染液態身體,追溯生命驅力的華麗流逝;陳新偉〈異類之於同體〉聚焦於夾縫爭扎的情感,象徵飄忽不定的隱性情愫;趙逸巍〈擬聲相〉圍繞在聲音翻轉及周邊環境擦撞,凝視了身體聆聽的痕跡。
活動公告:本展覽因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,原訂於3月20日晚間6點至7點的開幕茶會活動,將改以『線上直播導覽』的方式舉行,如有不便請見諒。
直播導覽:2020年3月20日(五) 18:00 - 19:00/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粉絲專頁直播
《共振時間流》展出內容聚焦於人的凝視與場所寓意,作品如:洪譽豪〈尋岸者〉將空間中的身體視為主體,VR掃描環景空間並捕捉光影的間隙;黃翰柏〈流動渠道〉藉由飄忽時間感轉化為空間通道,激發物質想像與觀看姿態;潘勁〈明日的居所〉透過空間穿梭的游離意象,召喚未來寄生的場所與想像;戴宏霖〈私愛情〉以水渲染液態身體,追溯生命驅力的華麗流逝;陳新偉〈異類之於同體〉聚焦於夾縫爭扎的情感,象徵飄忽不定的隱性情愫;趙逸巍〈擬聲相〉圍繞在聲音翻轉及周邊環境擦撞,凝視了身體聆聽的痕跡。
活動公告:本展覽因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,原訂於3月20日晚間6點至7點的開幕茶會活動,將改以『線上直播導覽』的方式舉行,如有不便請見諒。
直播導覽:2020年3月20日(五) 18:00 - 19:00/ 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粉絲專頁直播
主辦單位
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